2025年10月4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云南大学与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 Chinesisch-Chor an der Burg e.V. )联合承办的“中德青少年交流音乐会暨‘唱歌学中文’夏令营汇报演出”在德国北威州埃森市音乐厅成功举办。云南大学教育学院教师带领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共19人(其中学生17人、教师2人)赴德参加此次活动。本次访问是今年7月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赴华参加“汉语桥——唱歌学中文”夏令营研学活动后的回访交流,双方通过音乐与研学互动,续写了中德青少年友谊的新篇章。

(图片拍摄于2025年10月4日德国·埃森)
音乐交流 以歌传情
在庄严典雅的埃森音乐厅,中德青少年以合唱、重唱和器乐演奏等形式,共同演绎《茉莉花》《七月火把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中外经典曲目,用音乐讲述跨越语言与文化的故事,展现青年一代以艺术促进沟通、以歌声增进友谊的精神风貌。

(图片转自:中新网)
中国驻德国大使夫人史玲女士出席音乐会并致辞。她指出,青少年是中德关系的未来,中德友好的基础在民间,希望也在青年之间的深度交流之中。她鼓励德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交流,将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带回家乡,让更多的德国青年“与中国相遇、相识、相知”,共同照亮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图片拍摄于2025年10月4日 德国·埃森)
音乐会的上半场围绕今夏由云南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承办的“汉语桥——唱歌学中文”夏令营展开。德国学生通过视频回顾、现场讲述和图文展示,分享他们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体验——从课堂学习到合唱排练,从民族风情到节庆体验,展现出对中文学习的热情与对中国文化的深切认同。

(图片转自:中新网)
其中,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成员莱娜·克洛尼斯-詹森(Lena Klonis-Jensen)在发言中提到:“唱中文歌让我更接近中国文化。这次我和外婆之间的中国故事得到了延续。”她的外婆曾于1953年随国家民间艺术团赴华演出,此次专程从柏林赶来观演,见证了两代人跨越时空的文化情缘。

(图片转自:央视新闻)
外交助力 青年相知
10月5日,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举行北威州青少年赴华交流研学成果座谈会。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事余勇出席并致辞,对包括云南大学及附属中学代表团在内的70余名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余勇总领事指出,习近平主席去年提出“欧洲翻番”倡议,推动中欧青少年加强交流、促进理解和友谊。赴华研学的北威州青少年以及此次访德的云大师生,都是中德民间友谊的使者,是德国提升“中国能力”的支点,也是中德关系的未来。他勉励青年学生“成长为增进互信、深化理解、加强合作、建立深厚友谊的中坚力量”,并对云南大学教育学院长期致力于国际中文教育与青少年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

(图片转自: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公众号)
座谈会上,中德师生代表分享了中国之行和交流活动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中方的感激与对未来合作的期待。云南大学附中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表示,通过此次活动,深切感受到中德青少年之间的真诚交流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图片转自: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公众号)
合作深化 携手共进
在此次交流期间,云南大学与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正式签署《中德师生互访与研学交流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中德师生互访、研学活动与艺术教育合作等领域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两国青少年在语言、文化与艺术方面的深入交流。
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共同策划中德联合文艺演出,定期组织师生互访和研学营,合作开展合唱指挥、中文歌曲发音、中国音乐文化等教学指导,并围绕国际节庆开展中德文化体验活动该合作标志着云南大学与伯乐中文合唱团在人文教育领域迈入务实合作阶段,为中德青少年搭建起常态化、双向互动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平台,“云大研学”青少年国际研学项目,也迈出重要的一步。

(图片拍摄于2025年10月4日 德国·埃森)
歌声相连 情谊永续
音乐会在全体中德青少年共同送上“中秋节快乐”的祝福中圆满落幕。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主席奥拉夫·米尔曼 (Olaf Millmann) 表示:“音乐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多的德国青少年因为音乐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这正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意义所在。”

(图片拍摄于2025年10月4日 德国·埃森)
这次活动作为中德青少年交流的重要实践项目,不仅深化了两国青少年的理解与友谊,也展示了云南大学教育学院在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拓展青年教育新模式方面的使命与担当。同时,这也是“云大研学”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为未来开展中外师生互访和国际研学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云南大学在国际研学与青少年教育交流领域的能力与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图文来源:央视新闻、中新网、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
云南大学教育学院
撰稿:教育学院 编辑:瞿耀辉 审核:段丽波 木永跃